
你有沒有發現,自己常常在關係裡小心翼翼? 說話時總怕一個不小心會惹來誤會; 做事時總是先想著所有可能的突發狀況, 卻常常被別人說是—— 「想太多、太敏感」。
或者,你總是拼命地付出, 把自己所有的力氣都拿去對別人好。 但回報卻往往是一句冷冷的話:
「我又沒叫你做,是你自己愛做的。」
「你幹嘛管這麼多?」
「怎麼連這點小事都做好?」
這些時候,你是不是也開始懷疑自己: 是不是我真的不夠好?是不是我真的太多了? 有時候甚至會生氣、心裡吶喊:
「事情都是我在做,為什麼大家都看不到?」
在愛裡的掙扎
我曾經也這樣。 小時候在家庭裡,我不被重視, 只被要求要忍讓、要成熟、要體諒、要照顧弟妹。 從來沒有人問過我的感受, 愛對我來說是一種遙不可及的東西。
於是我學會了壓抑自己,關上心門, 把需求深深埋起來。
後來,只要感受到一點點被愛的可能, 就像溺水的人抓住那唯一的稻草—— 我緊緊不放手, 哪怕知道這段關係可能並不合適,甚至會讓我受傷。
我在愛裡一次又一次退讓, 退到再也無路可退,甚至挖坑把自己往後埋。
傷痕累累後,我仍然責怪自己: 是不是我還不夠努力?是不是我不夠懂事? 只要我再改一點、再好一點, 對方是不是就會被感動? 是不是就會給我想要的幸福?
但我得到的,往往是更深的忽視與指責。
轉身的那一刻
直到有一天,我終於願意停下來, 看見自己真正的需求。
原來,我所渴望的,不是要得到多少、付出多少, 而是——
一句認可的話
一個被理解的眼神
一個溫暖的擁抱
來填補內心那個長久空洞的地方。
那一刻,我也終於誠實地面對自己:
我不是因為「努力不夠」而不值得被愛, 而是因為一直害怕失去, 所以才不斷用付出去換取安全感。
我真正想要的,其實不是對方的認可, 而是自己內心的安定與接納。
當我開始允許自己有渴望、有需要, 我不再用「討好」去遮掩脆弱, 也不再用「責怪」去掩飾孤單, 而是能慢慢伸手,抱住那個一直等待被愛的自己。
於是,關係不再是一層迷霧
不再是一場誰對誰錯的消耗, 而是像撥雲見日——
我能看見彼此真實的模樣, 看見我和你, 都只是渴望被理解、被擁抱的人。
給正在閱讀的你
如果你也曾懷疑自己是不是「太敏感」、「太需要」, 我想溫柔地問你:
在關係裡,你真正渴望的,是什麼?
也許,當你開始允許自己有需要, 允許自己想要被愛, 你就已經踏上了回家的路。

呼吸的練習|回到自己的懷抱
現在,請找一個安靜的位置,輕輕閉上眼睛。 深深吸一口氣,把空氣吸進心裡,感受胸口慢慢被填滿。 然後慢慢吐氣,把那些壓抑、委屈、害怕,都隨著呼吸釋放出去。
再一次深呼吸,輕聲地在心裡對自己說:
「我允許自己需要。」
「我值得被愛。」
「我先擁抱自己。」
停留片刻,感受心裡的柔軟。
當你準備好時,慢慢睜開眼睛,
把這份溫柔帶回到生活裡。